如何理解“是药三分毒”?
2022-02-26 来自: 丹东迟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99
古时所说的药物毒性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有害”,另一个是药物的“偏性”。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里所说的“毒”是指药物的“偏性”。古人常用药物来“以偏纠偏”和“以毒攻毒”。中医治病,很多情况下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是则泻之。同样是寒证,还要看是实寒还是虚寒,如果是实寒,就要用温热的药,如果是虚寒,就要用补阳的药,因为阳虚生内寒。同样是虚证,还要看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并且还要明确病位在哪个脏腑。如果药物的这个偏性用得对证,就不是毒,就是治病的良药;如果不对证就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就可以理解为毒。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达方式,这是因为普通人很难自己进行准确诊断,准确用药,所以就用这种表达来告诫人们自己不要乱服药。这是“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积极意义。然而,仔细推敲,这句话也有以偏概全的成分。大家要清楚,葱、姜、蒜,花椒、胡椒、辣椒,红小豆、薏米、莲子、桂圆、山药、大枣、蜂蜜、芝麻、香油、茶叶、海带,这些都是中药,“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
在自闭症开窍疗法中,我们用的中药是个性化儿童中药组方,所选之药,均为补益性的药物,不会选择治疗癌症等那样的虎狼之药。不仅药物本身没有毒性,而且药物的偏性把握也恰到好处,做到很好诊断,精良选药,准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