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自闭症孩子出现了自我刺激行为,该怎么办?
2022-06-16 来自: 丹东迟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36
自我刺激行为是常常发生在丹东自闭症儿童身上的一种重复性刻板行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该行为的发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常见自我刺激行为:
首种:自我刺激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本体觉都直接相关,而且形式多样,躯体动作是其主要形式。包括摇摆、拍手、旋转、来回奔跑、不停地晃动手指、长时间盯着旋转的车轮、注视手部、长时间凝视发光旋转的物体。
第二种:自我刺激是利用物体进行感官刺激。比如反复拍打纸张、旋转物体、转车轮等。
第三种:自我刺激行为是仪式化行为和强迫行为,比如排列物体、握持物体、穿相同的衣服、走相同的路线、反复谈论某一话题、坚决不让物体移动等。
注意!自我刺激行为不能消除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可以自己给自己提供强化物。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1. 建立和教导适当的替代技巧:语言和认知很多时候都是丹东自闭症孩子的课程,但游戏和娱乐技巧却很容易被忽略,一个有效的游戏技巧能教导孩子如何有建设地利用他们的自由时间,大家可尝试有系统地把游戏技巧逐步拆细,然后一步步为孩子提供训练,这是一个能有效地减少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好方法。
2. 建立和教导日常生活常规或家务:孩子越来越大,教学范围亦不再局限于游戏技巧,家长也可考虑教导孩子一些适龄的家务,例如:准备晚饭常规﹝于晚饭时间前在饭桌上为每人放置一套餐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在你教导了一些以上两点提及的技巧后,你对干预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就会倍感容易。由于孩子已学懂了一些替代技巧,你只需在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作出停止,然后把他们的专注力转移到他们已学懂的游戏或家务上。
4. 在孩子没有做这些行为的时候或在他们有建设地利用时间时,把握时机,提供鼓励、赞赏和奖励。
总之,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是一个很重要但也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在干预之前要弄清孩子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目的,不要盲目干预,以免孩子产生新的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