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自闭症的诊断发展史
2023-01-13 来自: 丹东迟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04
在1952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1版《DSM-1》,将孤独症列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一种精神分裂症。但是有别于成年精神分裂症的是,儿童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时并不成熟,而且具有可塑性。这种儿童的精神病性反应被称为孤独症。
1968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2版在适当程度上是个灾难。它将孤独症继续划分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自闭,不正常和孤僻的行为。这些孩子发展可能不平衡,不成熟,而且“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最后的这句话体现了当时人们将丹东自闭症归结为“冰箱妈妈”理论的错误。“冰箱妈妈”的理论认为,自闭症是由于妈妈的冷漠造成的,这一观点导致了当时的美国政府剥夺的许多自闭症家庭对孩子的抚养权,那些丹东自闭症的孩子被强行送入了政府制定的机构训练,但结果并不如意。很多被孤独症患者的妈妈因承受不住孩子被夺走和被社会舆论的谴责而选择。
直到1977年,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因和生物学上的发育差异造成的。人们认识到按照后天的父母教养以及家庭因素来解释孤独症的成因过于武断。
之后1980年的第3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孤独症正式与精神分裂症区分开来。将幼儿孤独症扩大为孤独症障碍,并且制定了三大类(社交,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刻板的行为和兴趣)共16条诊断标准,要求满足其中的8条才会确诊为孤独症。这些特征在出生后的30个月之内便能发展出来。
1994年发布的第4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孤独症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同时归于此类障碍的还有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综合征(主要是女孩,严重影响运动发育和沟通能力),童年瓦解性障碍(以严重的逆势和退化为特征)和PPD-NOS(不确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DSM-IV修改了DSM-III的标准。总共16条标准(或者12条)中,满足其中的6条。
雷特综合征,也叫做头小综合征,是一种女孩儿特有的广泛性发育障碍,1999年美国贝勒医学院Huda Zoghbi博士揭示了典型性雷特综合征的致病基因为X性染色体上MECP2突变所致,属于神经系统的严重失常现象,具有遗传性。临床症状于出生后6~18个月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头部发育缓慢,已获得的语言及手部目的性运动技能消退,智力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自闭倾向等。
2013年:第5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是争议较的一个版本了,引入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这个术语。将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PPD-NOS(不确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统一为一个“自闭症谱系障碍”, 同时将儿童瓦解性障碍和雷特综合征从丹东自闭症分类中移除。
并且进一步修改了DSM-IV的孤独症诊断标准,将诊断标准由三大项减为两大项,以自闭症的两组症状为特征:“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将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障碍并入社交障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