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专题(11)自闭症与五脏的关系之二——心
2021-08-16 来自: 丹东迟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009
自闭症专题(第11期)
自闭症与五脏的关系之二——心
自闭症与心的关系,也就是自闭症与心脏的之间关系。首先,我们来看看心脏在人体中的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的首先一层含义,是指人的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血液流注全身,将营养输送到全身,滋润人的身体。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人体的八大系统中,心以及心血管和浑身的脉络,属于脉管系统。心脏与肺合作完成气体的交换,让人能够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然后把氧气输送到全身,滋养人的身体。同时血液本身也会带着养料,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那么这些活动主要是靠心气来推动的。
人的“气”有几大功能。其中,一个功能是推动的功能。我们通常说的血为气之根,气为血之帅。有气来推动这个血,就成了死血,成了淤血。只有气来推动这个血才能活起来。
心主血脉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人的心脏具有生血的作用。人的五脏在造血方面都有它固有的作用,除了肝脏外,脾脏、肾脏、心脏都具有造血的功能,都参与造血。
除了肝脏以外,其它四脏都与血的生成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心脏的作用就是将血液,将人体的水谷精微,变成血液以后变成红色。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奉心化赤”。
心主血脉这个功能一旦减弱了,人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人心气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心脏变形、心脏增大,会出现像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等这些问题。气血不足的时候,人就会眩晕;心血瘀阻了,人也会出现心悸、胸痹,就会觉得胸憋得慌和痛。如果是气郁的话就会胀痛,如果是血瘀的话就会刺痛,还会出现眩晕等症状。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而言,因心气不足就不能说话。人体的经络有一条经叫做心经,心经上有一个穴位叫通里穴,是心经的一个络穴,叫做心猿神门洛通理,这个穴位就与人的心气有直接的关系。
在针灸学的理论中讲到,通里穴实则心下痞满,虚则口不能言。自闭症孩子不说话、不想说话、不会说话,就与心经、心气不足有直接关系。另外,心气不足,心阳不足,也容易表现为害怕声音、厌恶声音,甚至是不愿意说话。在我们的心理治疗实践中,偶尔会遇到癔症性失语的患者,他们之中有很多是心气不足和心阳不足导致的。
2.心主神明,心藏神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脏六腑与心的关系都很密切。心神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所有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也就是说人的意识思维这些活动,都与心神有直接的关系。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章叫做《灵兰秘典》,其中讲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就是广义的心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狭义的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自闭症的孩子会涉及到思维、情感,这些都跟其心神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狭义之神。
心阳虚衰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心悸、胸闷、形寒肢冷、精神困倦、气喘自汗等症状。我曾咨询过这样一个求助者,因为疫情的缘故,以及居住在外市,有一段时间没来咨询了,但他最近感觉特别不舒服,心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悠一下的,特别难受。通过与他聊天进行分析,发现是心阳不足的缘故,心阳不足用中医术语叫心阳不振。问他感不感觉冷?他说感觉冷,因天气阴冷,他住的地方又是海边,于是我建议他把家里的空调打开,开空调后心脏的症状就得到缓解了。
还有一些精神病的患者,会出现幻听、幻视、幻嗅,这些都是心藏神的功能出了问题。中医认为,两经相抟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这个魂是什么呢?魂是肝藏魂,心藏神,也就是说魂是从属于心神的,魂和魄都是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说肝藏魂肺藏魄,魂魄出了问题,人们经常将那种妄见妄闻的,也就是幻听幻视的人,说成是魂魄病,其实这些都与心神有直接的关系。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经常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对话。中医称这种现象叫独语,就是单独的自己说,独自一人在说,有时候说话越说声音越大,听见的人还以为屋里两个人,其实他是自己在说,这也是心神出了问题。
还有一种人,他经常说错话,一说就错。中医上称其为错语。其实也是这个心神出了问题。这种人往往心气不足,心神的这个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的情感淡漠而言,又称视无情、目无情,这也与心神有关。眼睛为心灵之窗,故很多自闭症的儿童目光躲闪,不敢看人,不敢跟人对视。如果痰火扰动心神的话,还会出现癫痫等症状。
以上是关于心主血脉、心藏神两部分内容。
3. 心华在面
心华在面,即指通过面相就可以看出心脏功能的好坏。比如心脏好的人往往就是面色有光泽(高血压的脸红除外)。正常心脏好的人脸面是有光泽的,心脏不好的人往往面色灰暗无光。有的人鼻梁根的部出现一道和一道很深的横纹,有的是出现两道横纹,说明这个人因特别操劳,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心脏就不太好,相书上称这为“短命纹”就是这个道理,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以前我有一个朋友,社会地位很高,在经济上也是亿万富翁。当时我见看他脸上满是褶儿,鼻梁上有一道很深的横沟。当时我就劝他,说你应该保养一下身体了,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后来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过世了。其实,这些都是他的心脏不好的标志,是心华在面的表证。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而言,观察他们的脸,大体上就会知道他的心气是不是充足,心阳是否有问题。事实上,其他脏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面相来推测。比如,心阳不足的孩子,心脏不是太强有力的孩子,往往这个孩子的面上显示的是“苦相”,面目表情不舒展,脸色也会发暗。
4.心开窍于舌
眼为心灵之窗,舌为心中之苗。舌头与人的许多脏腑关系密切,脾经连舌本,肝经络舌本,心经之别系舌本,肾经夹舌本。这里主要讲人的舌头与心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通过舌头就可以诊病。其中,舌尖对应的是心和肺,舌两边对应的是肝和胆,舌中部对应的是脾和胃,根部对应的是肾。舌为心中之苗,比如中风的患者,其舌头发硬,严重的中风患者不但口眼歪斜,舌头伸出来也是歪的。包括我们治疗的一些长时间的抑郁症患者,或者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他们的舌头也是歪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体内有痰,痰浊的瘀滞就导致他的舌头就歪了,这其实也反映出舌头与整个身体之间的关系。风痰淤阻的患者,他就不会说话,这个时候就需要给他调理,比如像我们用针灸的方法,针刺他的廉泉、哑门这些穴位,通过中药来调理风痰瘀阻这些症状,就会使他从不会说话变为会说话。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而言,有的孩子舌头是不灵活的,发音困难,或者发音不准,有一些音发不出来。
脾胃不好的孩子,就是过敏体质的孩子,还会有地图舌。说到过敏,它不仅与脾胃有关,主要与人体的阳气有关,其中与小肠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心为脏,为里,小肠为辅,为表,那么与小肠有关其实也就是与心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在治疗自闭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过敏体质的孩子,这时我们就顺便将孩子的过敏治好。过敏现象在现实中很多西医、中医都没有好的办法,自闭症的家长说,你为什么一治就好呢?因为我们破译了过敏的奥秘。过敏体质的孩子到医院去检查,往往给孩子做大量的化验,找出多种过敏源,嘱咐家长说孩子这个不能吃,那个肯定不能吃,因为吃了这些食物以后,体内就会产生一些毒素,孩子也会出现一些情绪不稳等中毒的症状。我们在实践中将这类孩子的阴阳平衡给调好了,孩子就什么都可以吃了,也不过敏了。
5.心在液为汗
心在液为汗,就是汗为心之液,也就是说人的汗与心的关系密切。汗和心脏有什么关系呢?汗液是一种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由毛孔、汗孔悬浮排出,这种体液就是我们说的汗液。中医说汗血同源,即汗与血是同一个源头。因汗是从血液当中分离出来的,所以一个人如果亏血的话,就不能给他发汗了,发汗发大了,他就更亏血了。所以说汗为心之液。一些心脏不好的人,一旦出现大汗淋漓就是危象了,就比较危险了。这就是大汗亡阳、大汗亡阴,是病危的征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所有的汗都与心有关,因为有很多人的卫表不固或者上焦有热、脾虚等,也会有出汗的表现,也不是说一出汗就找心,但出汗确实与心有关。中医上有个病名叫做心汗,就是跟心脏有关的汗。朱丹溪写了一本书叫《丹溪心法》,其中有一章叫盗汗,是专门谈论这个问题的。这里说的心汗主要是指心口窝部位汗特别多。比如有的人睡着了,醒来后发现心口窝有一汪水,这就是盗出来的汗,这种情况往往是心阴不足,阴虚就会表现出来盗汗。
人的心气不足也会出现自汗,心阴不足的就会盗汗,亡阳的时候就会大汗淋漓。临床上见到自汗病症的时候,就需要补心气。盗汗之症的时候,就需要固心阴。
自闭症的孩子如果经常自汗、盗汗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自汗盗汗。否则,他的问题就会加重。找到原因加以解决,这是较好的办法。我们还经常能听到一些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反映孩子比较爱出汗,睡着的时候,满头都是汗。
6.心在智为喜
人的心阳不足的时候,这个人就比较愿意悲伤,那么心阴不足,心神失养的时候也会出现哭笑失常,就像我们治疗抑郁症当中有一个类型叫脏燥症,这种人就是心神失养,就会出现哭笑无常。
自闭症的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他心气不足或者心阳不足,这样的孩子就快乐不起来,就打蔫儿,也不愿意跟人交往,将自己边缘化,躲得越远越好或者躲在犄角旮旯儿。
我们曾经治疗的一个自闭症女孩儿,一开始的时候,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逗她也不笑,根本笑不出来,就像是没有笑神经一样。后来,给她实施了开窍疗法,调理心阳,调理心气,将她的身体调理平衡了,后来就变得整天非常开心。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她在走廊看见哈哈镜,就对着哈哈镜去照,照完自己就笑,笑笑的前仰后合的,笑的过程中还对着哈哈镜做鬼脸,用手指扒眼皮然后就笑,笑的特别开心。当时我就想,这个孩子就是心阳不足,心气补上来了,所以她就会出现这种愿意笑的表现。而且这时候,他的热情就会出现了,愿意主动交往,各个方面都发生质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自闭症与五脏之(心)的关系。
下一讲,是自闭症与五脏之间的关系第三讲“”。